科技行业资讯门户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他没有心跳,没有脉搏,却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蜂耘网  生命健康】脱口秀演员王十七曾因患病心脏严重衰竭,生命危在旦夕。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让他绝处逢生。这颗心脏无论怎么摔,都保持一个角度旋转;现在的王十七生活如常,每两天骑行15公里。植入人工心脏后他成了中国科技的迷弟:“达到了魔法级别,太神奇!”网友:祝幽默乐观的你,越来越好!

 

img1

 

2007年,28岁的王十七,是沈阳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中数学老师。一天他突然晕倒,后来医生告诉他,你得的是扩张型心肌病。

 

心衰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药物只能维持到终末期心力衰竭后,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是唯一治疗方法。

 

王十七决定去首都北京,寻找让自己活下去的办法。北京的医生也没有找到王十七明确的病因,只能建议他,先吃药维持,早点排号,坚持等到心脏移植的供体。带着北京医生开一大包维持心肌的药,王十七回沈阳继续当数学老师。同时他也知道了换一颗心脏需要的费用80万。

 

在这期间不间断的身体乏力、躺平时难以呼吸、睡不着觉、喘不上气,反复折磨王十七。实在难受到受不了,就只能去医院住几天。2019年8月份,王十七实在坚持不住了,他再次到北京寻找治疗的方案。这时中国医学界传来一个好消息,国产人工心脏实验开始了,医生建议王十七可以选择安装一颗人工机械心脏以代替他原来的心脏,这样他也可以健康活下去。

 

人工心脏是利用机械的方法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以代替心脏的功能。人工心脏无论作为治疗措施还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支持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许多产品已商品化,性能良好,使用安全,使心力衰竭的病人症状得 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许多病人通过心脏辅助后可以在等待心脏移植供体期间回家享受正常的生活,甚至可以恢复工作。

 

与传统的心脏移植相比,人工心脏的优势显而易见。

 

首先,传统心脏移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程。在美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超过5万人,而实际能等到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不到两千人。在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心脏衰竭的患者,其中200万到300万人因心衰而死亡,但是每年却只有600个患者有机会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心脏移植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人工心脏是重要的新的心脏来源。

 

其次,传统心脏移植需要常年服用抗排异药物,每年的费用约在5万元左右,而‘人工心脏’主要是服用抗凝药物,维护费用每年最多两三千元,极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且“人工心脏”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是无数家庭的福音。

 

另外在国内外都有案例,通过人工心脏的调节,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有的患者甚至可以拆掉“人工心脏”,恢复正常生活。

 

 

在国外,人工心脏历史悠久,已经有60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在每年全球有近4000例人工心脏手术。在我国,因为医保、患者认知度等原因,植入数量还比较少。对于普通老百姓,人工心脏还是个新奇的技术。

 

实际上,我国人工心脏的研究开展很早。1965年我国研制出第一个心室辅助装置,1978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工心脏会议,2000年3月,4例病人因心脏术后 严重低心排应用了罗叶泵,其中1例经左心循环辅助后心肌功能恢复,顺利撤离辅助设备后,病人存活,是国产心脏辅助临床应用成功的第1例,2019年,中国首款“EVAHEART永仁心液力悬浮人工心脏”成功获得药监局的批准,标志着我国急危重症心脏疾病的救治能力迈上新的历史高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永仁心(EVAHEART),还有二款国产人工心脏。苏州同心(CH-VAD)和火箭心(HeartCon),都已获批上市。

 

人工心脏活得最久的人

 

彼得·霍顿是一名英国人。在生命最后那几年,他没有脉搏,没有心跳,也没有血压。如果把他连上一台心脏监护仪,仪器上会一直显示一条直线。可是他并非死人,他活着。在他的心脏里,有一个拇指大小的电子泵,昼夜不停地把他左心室里的血液抽空,然后送进主动脉,如此循环。电子泵连着一根电线,线路从他耳后的颅骨伸出,连接一个带电池的控制器——那是他生命的控制器。

 

彼得是一名心理医生,在医院里给人做临终关怀(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彼得就靠这个电子泵,正常生活了七年半。直到2007年,69岁的他因多器官衰竭死亡,而医生宣告他死亡的方式,是把电子泵的电池拆下。
 

彼得是目前使用人工心脏活得最久的人。而他的例子,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人类是有可能完全依靠人工心脏活着的。

 

彼得所使用的电子泵,名叫“贾维克2000”,由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贾维克在上世纪90年代发明。在那个年代,人工心脏基本都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

 

这是因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找到合适的供体心脏前,需要安装一个心室辅助装置,代替病人原本那个疲惫不堪、几乎不动的心脏泵血。而当时的心室辅助装置都是搏动式的,也就是说,人工装置会模仿心脏搏动的方式,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

 

但有些科学家发现,其实血管和器官根本感受不到心脏的搏动,重要的是血液在身体内循环起来,而非搏动。通过动物实验,他们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理念完全颠覆了人工心脏的设计方式。“贾维克2000”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靠电池驱动,体积小,也并不搏动,工作起来非常安静,发出的噪声和振动极小。它会被安装在病人的左心室,泵内有一个叶轮,以每分钟1~1.2万转的速度高速旋转,泵出的血液达到每分钟5升,跟正常心脏相仿。这个心泵并非只能用于过渡治疗,设计者认为,它有可能代替心脏移植,成为一种永久疗法。

 

“贾维克2000”的工作示意图(图片来源:research gate)

 

在英国,申请供体心脏的患者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心脏会优先移植给症状较轻的年轻患者,而症状较重的老年患者,几乎不可能通过审核,相当于被判了死刑。彼得·霍顿无疑是后者。在手术之前,61岁的他被诊断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功能只有正常的10%,稍一用力就会呼吸困难,光是说话就能让他满头大汗。他不能走路,不能平躺,睡觉只能用枕头垫着坐着睡。医生认为,彼得只剩几周可活了。因此,当彼得了解到有这样一个心泵存在后,他自愿成为“贾维克2000”的试验者,“我只是用一种确定的缓慢死法,换一个不确定的选择。”

 

未来,人工心脏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想象一下,人工心脏的技术成熟后,心衰患者不需要再等待某个善心的陌生人捐出他的心脏,而是直接求助于技术,植入微型的人工心脏,便能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品质。

 

到那时,满大街“电子人”的时代,也就真的到来了。

 

(蜂耘生命健康网  责任编辑:似也)

2022-10-28 14:57

广告

来源:蜂耘网
脱口秀演员王十七曾因患病心脏严重衰竭,生命危在旦夕。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让他绝处逢生。这颗心脏无论怎么摔,都保持一个角度旋转;现在的王十七生活如常,每两天骑行15公里。

声明:凡来源标明“蜂耘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蜂耘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蜂耘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1、

2、

3、

4、

5、

6、

7、

8、

专题推荐

人物访谈

  •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权威访谈·谋发展 启新篇)

    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新的一年,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如何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41 2025-01-21
  • 一文了解查理·芒格:为什么他是巴菲特最推崇的人

    来源:
    ①巴菲特写道,“如果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②芒格曾表示,“如果世上未曾有过查理·芒格这个人,巴菲特的业绩依然会像现在这么漂亮 ”
    ③两周前,芒格还公开在节目中维护93岁的老友巴菲特。

    198 2023-11-29
  • 面壁者,拉里·佩奇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这两年,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口无遮拦,这为他的公司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然而,他的好友、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却因为看不到人同样被媒体炮轰多时。他已经在公共视野中消失太久了。

    320 2022-06-15

会议活动

微信公众号

广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