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资讯门户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从汶川到未来:17年应急救援的科技跨越与生命守护

【蜂耘网 应急救援】17年前的汶川地震,造成约5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被严重破坏,近7万人在地震中遇难。这场灾难曾以惨痛的代价警示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唯有科技革新与装备升级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2008年的汶川救援中,生命探测仪依赖进口、通信中断难以恢复、高危场景依赖人力突破等短板,深刻暴露了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薄弱环节。而如今,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坚与政策推动,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已从“填补空白”迈向“国际领先”,形成了覆盖生命探测、机器人救援、无人机协同、通信保障等全链条的现代化体系。这种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的重视,更诠释了“以生命至上”的科技伦理,每一次装备的迭代,都是为了减少救援人员的牺牲,为被困者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图源新华社

 

01

 

生命探测与定位技术:从单一信号到多模态融合

 

2008年技术局限

 

汶川地震时,生命探测主要依赖进口的声波/震动探测仪、热红外探测仪和光学生命探测仪(如“蛇眼”),探测深度多在2-3米,且受环境噪音干扰较大,部分设备依赖人工操作,效率较低。

 

2025年技术突破

 

多模复合生命探测仪成为主流,结合声波、红外、无线电信号(如手机、手环信号)等多种技术,探测范围可达1000平方米,深度超过30米,甚至能捕捉呼吸、心跳等微弱生命体征。例如,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地震中通过此类装备定位并救出7名幸存者。此外,无人机搭载的多信号搜救系统(可见光、热成像、无线电)每秒可扫描500平方米,穿透障碍物快速锁定目标

 

 

*北京凌天的音视频生命探测仪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现场

 

02

 

救援机器人:从辅助工具到核心力量

 

2008年装备空白

 

当时救援依赖破拆工具、云梯车等传统设备,高危场景需消防员冒险进入,效率受限。

 

2025年智能装备

 

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具备防爆、耐高温特性,可替代消防员进入有毒、高温火场,通过红外热成像精准定位火源,喷射效率相当于8名消防员,并支持远程操控与协同作战。

 

复杂地形救援机器人:如北京凌天智能的四足机器人,可越障、攀爬陡坡,执行破拆、挖掘等任务,适用于应急消防、警用、巡检等复杂环境。

 

无人机灭火综合装备:河南猎鹰消防的无人机消防车集成无人机起降平台与药剂箱,扑救百米高楼火灾的响应时间比传统云梯车快10分钟,且支持360度灭火

 

 

*极客桥照明无人机在甘肃地震救援现场(来源:笛扬新闻)

 

03

 

无人机应用:从单一侦察到多功能集成

 

2008年初步尝试

 

直升机(如“黑鹰”、米-17)和遥感飞机主要用于物资投送与灾情侦察,但受天气、地形限制严重。

2025年全方位覆盖

 

森林灭火无人机:大载荷无人直升机可挂载6枚灭火弹,续航5-8小时,实现快速火情压制。

 

多信号搜救无人机:结合热成像、无线电信号与AI算法,在山区、废墟等复杂环境中高效定位失联者。

 

通信中继无人机:搭载5G基站,为灾区提供实时通信保障,覆盖80平方公里,支持语音、数据传输

 

系留照明无人机:如浙江极客桥研发的系留式照明无人机,通过地面供电实现24小时持续留空照明,在土耳其地震救援中成为夜间搜救的核心装备。

 

高层灭火无人机:如卓翼智能的TS-X12型系留无人机则专攻超高层灭火,通过精准破窗与高空药剂喷洒,解决了传统消防“高度够不着”的痛点,填补了国内百米以上灭火技术空白

 

 

*卓翼智能在2025年深圳市超高层建筑无人机灭火救援中的实战测试

 

04

 

通信与指挥系统:从孤立作业到全域协同

 

2008年短板

 

灾区通信中断时依赖卫星电话与北斗导航初代系统,指挥协调效率较低。

 

2025年智能化升级

 

北斗+5G融合:实时传输灾区三维地图与传感器数据,支持“空天地海”一体化指挥,提升决策精准度。

 

智慧应急救援站:社区级站点配备烟感报警器、SOS一键呼救装置,通过物联网平台3秒内联动消防、医疗等多部门,构建“5分钟救援圈”

 

 

从2008年到2025年,汶川地震的警示始终是推动应急救援技术革新的核心动力。今天的装备革新不仅体现在效率与安全性上,更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未来,应急救援将实现更高效的“人-机-环境”协同。但技术永远服务于人:在灾难面前,每一秒的提速、每一米的深入、每一次风险的规避,都是对17年前那场灾难最深刻的铭记与回应。

 

 

(蜂耘应急救援网  责任编辑:科技蜜)

 

2025-05-13 10:57

广告

来源:应急科技装备那点事
17年前的汶川地震,造成约5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被严重破坏,近7万人在地震中遇难。这场灾难曾以惨痛的代价警示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唯有科技革新与装备升级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2008年的汶川救援中,生命探测仪依赖进口、通信中断难以恢复、高危场景依赖人力突破等短板,深刻暴露了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薄弱环节。而如今,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坚与政策推动,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已从“填补空白”迈向“国际领先”,形成了覆盖生命探测、机器人救援、无人机协同、通信保障等全链条的现代化体系。这种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的重视,更诠释了“以生命至上”的科技伦理,每一次装备的迭代,都是为了减少救援人员的牺牲,为被困者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声明:凡来源标明“蜂耘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蜂耘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蜂耘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1、

2、

3、

4、

5、

6、

7、

8、

专题推荐

人物访谈

  •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权威访谈·谋发展 启新篇)

    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新的一年,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如何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55 2025-01-21
  • 一文了解查理·芒格:为什么他是巴菲特最推崇的人

    来源:
    ①巴菲特写道,“如果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②芒格曾表示,“如果世上未曾有过查理·芒格这个人,巴菲特的业绩依然会像现在这么漂亮 ”
    ③两周前,芒格还公开在节目中维护93岁的老友巴菲特。

    213 2023-11-29
  • 面壁者,拉里·佩奇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这两年,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口无遮拦,这为他的公司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然而,他的好友、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却因为看不到人同样被媒体炮轰多时。他已经在公共视野中消失太久了。

    341 2022-06-15

会议活动

微信公众号

广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