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资讯门户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共享单车大败局:烧光500亿后,他们彻底成为巨头博弈的牺牲品

谁还在做共享单车?

 

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做共享单车这门生意的人却越来越少。

 

据艾媒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已从2016年的0.28亿增长到2020年的2.53亿,共享单车的的市场规模也在2019年达到183.48亿元,未来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但与之相对的,是入局共享单车行业的玩家节节败退。在“死亡公司公墓”上随手一搜,满满一页都是共享单车企业的“墓碑”。其中OfO和摩拜单车的消亡,更是宣告了共享单车神话的破灭。

 

img1

 

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悲壮。2016年,摩拜和OfO这一共享单车领域的“双子星”都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此外还有小蓝、小鸣、优拜等70家公司加入混战,每个月都会发生两笔以上的融资。

 

img2

 

然而风头来得快去的也快,当年Top10的共享单车App,如今只剩三家还“活着”。随着摩拜单车被刷上一层黄色染料,当下的共享单车市场变成了美团、青桔和哈啰的“三国杀”。

 

与玩家离去相伴而来的,是资本的无情退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投资情况在2017年达到巅峰,共有140起投资,金额达1933.62亿。此后开始急转直下,到2020年只有40起投资,总金额237.21亿。

 

为什么他们选择撤资?因为钱花出去了,但没出来效果。仅2018年一年,OfO就亏了65亿,摩拜则亏了46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共享单车领域亏掉的钱不少于500亿。500亿是什么概念?哪怕当柴火烧一年也烧不完!

 

但走上穷途末路的共享单车,依然把这些资金“烧”光了。以至于现在提起共享单车,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定,这是一门“不赚钱”的生意。

 

共享单车为什么不赚钱?

 

谁都知道,一门生意要赚钱,必然是收入>支出。接下来风清就从这两个角度谈谈共享单车为什么不赚钱。

 

先说收入。早期的共享单车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五毛钱一小时,几块钱一张月卡,基本上是随便骑。所以此时的共享单车主要赚一个押金钱,虽然押金最终要退还用户,但平台“保管”的时候可以拿来投资啊!光吃利息就能吃不少呢!

 

但很快监管部门发现,你这不就是变相的金融产品吗?万一投资失败了,用户的钱怎么办?还没等监管部门下手,就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暴雷,押金迟迟无法退还,连“鼻祖”OfO都是如此。于是“赚押金”的路子行不通了。

 

如此一来,平台要保持利润就不得不提价,比如青桔单车涨到了15分钟内起步价1.5元,之后每10分钟一元,这样算下来一个小时居然要6.5元,吃相十分难看。

 

不过,涨价依然无法解决营收的难题,因为共享单车的定位本身就是短途代步工具,解决从地铁站回家这种问题,超过骑车20分钟的路程往往有更好的方案代替。因此共享单车的单价一直上不去,但每单的成本却居高不下。

 

img3

 

共享单车的成本主要分两方面,单车本身的成本和运维的成本。

 

单车本身的成本其实没有一般人想象中贵,即使算上车体、智能锁和通讯模块,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也就1000元左右,投放10万辆不过1亿元,这对于那些动不动融资几个亿的企业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共享单车真正烧钱的,是它的运维成本,包括仓储、物流、投放、维修四个部分,其中投放是烧钱的大头。为了保证每个地点有足够多的车辆,平台不得不聘请大量的运维员四处“收集”单车,然后摆放到指定地点。

 

按一个人每天调度200辆车计算,10万辆车就需要500人的团队,每个人月薪给5千,一年下来成本就是3000万,这还仅仅是运维人员!如果算上车辆的损耗,成本就更加触目惊心了。

 

更可怕的是,与高昂的成本相比,共享单车的利用率又是如此之低。要知道,出行是有明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上下班的时候,大家一窝蜂都去抢自行车用,这个时候必须做到足够多的单车来匹配这群人,但是在低谷期的时候,大量的单车还是被扔在街头吃灰、折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共享单车根本就不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利用闲置资源,将使用效率最大化。但现在的共享单车是租赁经济,单车是厂商额外造出来的,不仅没有利用好闲置,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闲置,这就是共享单车的症结所在。

 

既然不赚钱,巨头为什么抢着做?

 

有人会问,明知道做共享单车会亏,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还要争相入局这个“资金黑洞”呢?

 

当然,资本都是逐利的,不会故意做亏本的买卖。之所以还是“头铁”硬上,本质上还是有利可图。

 

单看共享单车本身,的确是赚一块钱亏三块钱,但它背后的流量,却是无价之宝。

 

流量为什么值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现在用来看这篇文章的微信,是免费的吧,腾讯没问你要过一分钱吧?但搭载于微信上面的各种服务,个顶个都是赚钱的利器,美团、京东、拼多多……微信的接口对他们来说都至关重要。

 

所以,巨头们是想借助共享单车引流,增加他们其他业务的获客量。你可以把共享单车亏的钱当成一笔数额庞大的广告费。

 

另外,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共享单车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收集用户数据。从你出行轨迹可以推断出你住的地段,你工作的地点,经常消费的场所。在这个讲究“个性化推荐”的时代,用户数据就是最强的财富密码。

 

不过,能有效利用这些数据的前提,是平台自身有一套完整的产品矩阵,或者说是“生态链”。而业务单一的小公司显然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因此与其说是巨头抢着做,不如说只有他们有这能力做共享单车。

 

img4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巨头的竞争对手做了,自己也不得加入到行业竞争中。

 

要知道,即使是再冷门的行业,只要能做到垄断,也是能赚钱的。更何况共享单车这样涉及万千中国人出行的热门领域。为了防止对手一家独大,巨头们砸锅卖铁也要保住这条业务线,哪怕明知是火坑,也要往里跳。

 

共享单车的失败教训

 

从核心的商业逻辑可以断定,共享单车的失败已成定局。那些在风口中入局的中小玩家都成了牺牲品,只有巨头还在苦苦支撑。

 

img5

 

纵观共享单车的败局,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刚需”不见得就是好生意,得看有没有替代品。

 

以前人们总觉得,衣食住行是最大的刚需,是刚需就有前景。这话大体上没错,但具体到商业模式上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共享单车很明显不是“最后N公里”问题的唯一解,公交车、摩的甚至是步行都是备选方案,因此共享单车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刚”。

 

其次,巨头的盈利逻辑和中小企业不同,不能盲目跟风步其后尘。

 

创业者经常犯的错误,就是看到某个大企业在做一样新东西,也跑过去跟着做。殊不知他们可能只是在赔本赚吆喝,两者玩的根本不是同一个游戏。这不仅仅是两者财力的差距造成了,更重要的是所掌握信息的差距。一知半解比彻底不懂更可怕。

 

最后,所有打着“共享”名义行租赁之实的生意,都应该被重新审视。

 

不止是共享单车,不久前共享衣橱“衣二三”也传出了倒闭的消息,它的失败原因和共享单车如出一辙。虽然目前共享充电宝还活得好好的,甚至有上市的意图,但谁知道风口过后,它会不会是一个摔的更惨的共享单车呢?

2021-08-09 11:20

广告

来源:电商头条(ID:ecxinwen) 作者:清风

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做共享单车这门生意的人却越来越少。据艾媒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已从2016年的0.28亿增长到2020年的2.53亿,共享单车的的市场规模也在2019年达到183.48亿元,未来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但与之相对的,是入局共享单车行业的玩家节节败退。在“死亡公司公墓”上随手一搜,满满一页都是共享单车企业的“墓碑”。其中OfO和摩拜单车的消亡,更是宣告了共享单车神话的破灭。

声明:凡来源标明“蜂耘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蜂耘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蜂耘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1、

2、

3、

4、

5、

6、

7、

8、

专题推荐

人物访谈

  • 一文了解查理·芒格:为什么他是巴菲特最推崇的人

    来源:
    ①巴菲特写道,“如果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②芒格曾表示,“如果世上未曾有过查理·芒格这个人,巴菲特的业绩依然会像现在这么漂亮 ”
    ③两周前,芒格还公开在节目中维护93岁的老友巴菲特。

    30 2023-11-29
  • 面壁者,拉里·佩奇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这两年,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口无遮拦,这为他的公司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然而,他的好友、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却因为看不到人同样被媒体炮轰多时。他已经在公共视野中消失太久了。

    137 2022-06-15
  • 百岁中科院院士文圣常逝世!被誉为我国海浪研究的“点灯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3月21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海洋学家、该校教授文圣常,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0日15时37分在山东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164 2022-03-21

会议活动

微信公众号

广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