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资讯门户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海上迎来一群特殊“合作者”

【蜂耘网 智慧海洋】 大鹏湾畔,微风习习。海面之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合作者”。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将“合作者”号生态浮标下的海洋设备,回收上岸,搬回实验室。

经历近半年的极限测试,这些来自不同企业的设备,能否经受住供电、密封、海水腐蚀、数据传输,还有最麻烦的生物附着等巨大挑战?

本期《先行》走进深圳科研团队,看他们如何借“合作者”号生态浮标,攻克海洋监测以及中小企业“海上中试”等现实难题。

汇集众多“合作”力量

共研海洋智慧监测

随着快艇在海上历经半个多小时的颠簸,科研团队抵达距离岸边6公里远的深圳大鹏湾预定海域。

这里,名为“合作者”号的新型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正在作业。这是一个集成了多种技术、为各种新型海洋传感仪器研发提供真实近海环境条件的“海上中试平台”。

 

 
 
“今天,我们主要是要给三台仪器做维护和更新,包括水质多参数传感器、水下高清摄像机、海洋浮游生物原位成像监测仪器。咱们这个浮标是属于测试平台,我们需要利用它不停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图片:李剑平等人出海回收设备)

 

李剑平,深圳市海洋声光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其所在团队负责领衔打造“合作者”号。自今年1月起,该平台在海上开始试运行。

 

(图片:潜水员进行设备回收)

 

这天,搭载在浮标上的国产仪器,要进行下水近半年来的首次回收更换。

 

(图片:设备从“合作者”号仪器井取出)

 

“船靠过来,绳子先绑住……可以,放手就好了……”

正在协助仪器回收的张官正,是李剑平的合作者之一。过去十年,他所在企业的海洋相关水下仪器,只能在实验室、渔民渔排,客户正常使用下进行长年使用测试实验。半年前,他接到李剑平的邀请,将最新研发的水下摄像机,搬到浮标上,进行多功能多项目极限测试实验。

 

(图片:生物附着于海洋设备上)

 

“没想到生物附着情况这么严重。”看着刚取回的水下摄像机,张官正不禁惊叹。

“上次部署有不周到的地方,接下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生物附着问题。”李剑平向张官正说道。

据介绍,“合作者”号浮标目标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智能化监控,不仅能实时监测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等传统海水环境要素,还可实现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等反映海洋生态状况的新型重要指标的智慧监测。

为了实现多维度监测海洋生态环境,李剑平给“合作者”号设计了10个仪器井。但要打造一台集多功能水下监测仪器于一体的浮标,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他把目光投向了从事海洋装备研发的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图片:李剑平与张官正)

 

“我们邀请企业一起合作,给他们海洋仪器研发提供实战平台。我们预算有限,买不了他们的设备,所以,就想着产品产权归企业方所有。这样的合作模式得到了不少企业的响应。”李剑平向记者说道,“相当于把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和服务中小企业多项融合起来,用一件事来解决掉。也正因为这个背景,让我们想到,不如给这个平台起名叫‘合作者’号。”

集多项创新设计

着眼全方位海洋监测

“我在年轻那会儿,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观测浮游生物。小时候,第一次养金鱼,就是我爸爸到集市上买回来的。在北方,我们会用活的鱼虫来喂养金鱼。事实上,鱼虫就是一种典型的淡水浮游生物。”

李剑平从小便喜欢观察浮游生物,长大后,因机缘巧合,投身到了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的创新研究中。

 

(图片:浮游生物图片由海底远程传输至实验室后台)

 

“对浮游生物进行长期观测,我们是想来评估这个地方的海水洁净程度、受污染情况以及生态系统动态等,待积累了足够经验之后,可以适当地把浮标往更远的位置去布设,应用于赤潮暴发、有害致灾生物暴发、外来生物入侵、海洋牧场、本地生物多样性等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

 

(图片:浮游生物图片由海底远程传输至实验室)

 

李剑平一边演示着远程监控后台,一边介绍道,“‘合作者’号作为原创的监测设备,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的设计。比如,浮游生物监测,摄像机在水下可以实现以一秒钟拍3到30张照片的频率进行拍摄。所拍素材会先在水底下进行在线处理,而后通过浮标上的无线通信模块和单元,实时地传递到云端的服务器上。最后,我们在终端就可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对这些浮游生物的门类、种群进行鉴定。”

深圳科研机构和企业亲密接触

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落地

“这个设备是从回收的水下摄像机上拆下来的,有几个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比如,这个刷子,应该把它转速调低、力量调大,像牡蛎等附着性很强的生物,如果刷子硬度不够,很难刷掉。第二,要尽量降低仪器功耗,把两层灯减至一层……”办公室内,张官正与工作人员探讨产品改进方案。

 

(图片:张官正与工作人员讨论设备改进)

 

“产品开发,测试耗时耗力占一半。最头疼的是,数据不是在实验室里面就能测出来,需要布设到特定的场域,比如真实的海洋环境。但是私企想要自建一个浮标并非易事,不仅涉及办证等复杂流程,出海还面临着不菲的成本支出。‘合作者’号平台则给了我们更灵活便捷的测试场。”谈及与科研团队的合作,张官正感慨良多,“测试过程中,我们还能跟其他单位共享数据和分享经验,产品在相互磨合与配合中加速迭代。问题不断解决,客户用起产品来顺心顺手。”

以合作之力,谋创新发展,科研机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

“既交到了朋友,又做成了事业,这是深圳独一无二的优势。”李剑平笑言。

海洋精细化管理在路上

任重道远

“刘总已经把镜头上用到的贴膜给拿来了,待仪器窗口清洁干净、把膜贴上去后,我们再布设海上做测试。想拉上我们一起合作。”李剑平和张官正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兴奋地讨论起下一步计划。

 

 

(图片:视频连线画面)

 

“合作者”号浮标创新共享平台的上线,吸引着越来越多合作者的加入。8月6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马剑课题组成员杨帆,带着团队新研发的pH监测仪器前往“合作者号”上安装测试。

“此行目的是希望我们的仪器可以和深圳团队已经商品化的仪器的所得数据进行对比,为后续仪器的校正进行评估,有助进一步优化。”杨帆表示,“深圳拥有丰富的海域面积,能在不同海域进行测试,也能够帮助我们更了解仪器性能。同时,深圳是座工作效率很高的城市,与这里的科研团队配合起来也比较舒服。”

 

(图片:远眺“合作者”号生态浮标)

 

“‘合作者’号承载的使命是创新,让更多的企业、高校、研究院合作交流,要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蜂耘智慧海洋网 责任编辑:科技蜜)

2024-08-14 15:45

广告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大鹏湾畔,微风习习。海面之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合作者”。

声明:凡来源标明“蜂耘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蜂耘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蜂耘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1、

2、

3、

4、

5、

6、

7、

8、

专题推荐

人物访谈

  • 一文了解查理·芒格:为什么他是巴菲特最推崇的人

    来源:
    ①巴菲特写道,“如果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②芒格曾表示,“如果世上未曾有过查理·芒格这个人,巴菲特的业绩依然会像现在这么漂亮 ”
    ③两周前,芒格还公开在节目中维护93岁的老友巴菲特。

    160 2023-11-29
  • 面壁者,拉里·佩奇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这两年,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口无遮拦,这为他的公司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然而,他的好友、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却因为看不到人同样被媒体炮轰多时。他已经在公共视野中消失太久了。

    278 2022-06-15
  • 百岁中科院院士文圣常逝世!被誉为我国海浪研究的“点灯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3月21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海洋学家、该校教授文圣常,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0日15时37分在山东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311 2022-03-21

会议活动

微信公众号

广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