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资讯门户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行家小课堂丨飞船奔赴空间站时,为什么“走走停停”?

【蜂耘网 航空航天】两个航天器于同一时间、在轨道同一位置、以相同速度和姿态会合并在结构上连为一个整体,被称为交会对接。这是建设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实现“1+1=1”的前提,也是航天器在轨运行中最复杂的技术之一。空间上,交会对接所包含的元素远远超越对接航天器本身;时间上,它是由多个动态步骤依次构建的过程。本文聚焦“交会”阶段,解答你的疑惑!

 

一、飞船奔赴空间站时,为什么“走走停停”?

 

空间站沿圆轨道飞行。飞船追踪过程中,若通过变轨达到空间站同轨道高度的圆轨道上,则两飞行器相对距离和速度保持不变,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来说就“停泊”了。这样的“停泊”是由轨道规律保证的,即被动安全,只要不做动作,就没有相撞风险。交会对接飞行过程中设置停泊点是必要的,主要用于以下操作或场景。

 

 

01 切换相对测量敏感器

 

飞船从数百公里追踪至对接,很难由一套设备从头测到底。因此,与空间站相对距离不变且安全的停泊点,是进行不同测量距离的设备切换的最佳位置,即停下来换装备。

 

02 故障处置

 

敏感器等典型故障,即可在停泊点等待处置。实际上,有些交会方案将停泊点作为全系统状态检查的点,确认一切正常才放行,即停下来检查。

 

03 对接时间调整

 

如轨控执行有误差,则飞行时间与预计也会有偏差,设置停泊点可以“吃掉”此前的飞行时间误差,以保证后续步骤按预定时间计划执行,即停下来纠偏。对于有对接段测控可见等时间约束的交会方案来说,这一调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04 解决光学敏感器受阳光干扰的问题

 

通俗地说就是阳光晃眼时在停泊点等待,太阳转过去了再走。停泊点可以设置在空间站的后方,也可以在其前方。从后向停泊点继续接近空间站,需要略降轨,追近后再升轨、停泊。从前向接近则是先升轨,等待空间站靠近后再降轨停泊,正反向分别重复这一过程,直至进入平移靠拢阶段。

 

二、高精度自动控制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手动交会?

 

交会有自动与手动两种模式。整个交会飞行建立于轨道计算的基础上。只有到了平移靠拢阶段,航天器的相对运动符合航天员的直接观察、位姿感觉以及操控习惯,“人在回路”即人在控制过程中的参与才能实现。事实上,为了确保安全,即便在这一阶段,正常情况下工程也会利用自动控制系统保持飞行器的基本姿态,航天员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平移控制和姿态调整。

 

 

但手动,也就是人控交会模式的一大优势是控制精度好,这源自人眼精准的立体视觉和人脑-手指精细的操控能力——航天员经过训练后,可以达到极高的观测和控制精度。在早期的交会对接技术验证时代,受限于当时测量敏感器、控制计算机等设备的技术水平,自控不如人控精度高。苏联曾经在试验新型对接机构时,专门以人控方式完成最后的交会对接操作,以获得更优的控制精度。

 

当代的自动控制精度足够高且稳定,但人控仍然作为一种冗余手段保留了下来。这是因为机器无法替代人在现场的临机处置能力。两个飞行器非常接近时若发生异常,地面干预的实时性比不上现场的航天员,并且航天员可以进行综合情况的判断和处置,更有利于保证安全。正是基于这一优势,联盟T-13航天员靠手控操作实现了与失控的礼炮-7空间站交会对接,进而维修恢复了空间站。

 

三、从两天到6.5小时,快速交会是怎样实现的?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形成组合体,交会对接全程时长从过去我国载人飞船通常需要的两天左右缩短至6.5h。

 

 

交会过程快,就是要在尽可能少的飞行圈次内,在很少的几个轨道特征点上完成所需的交会变轨。因此,规划的变轨次数少、轨控之间的间隔短,才能有效缩短交会时间,这又对其他条件提出了要求。

 

01 空间站调相及轨道外推预测精度高,交会飞行的初始条件偏差小。

 

02 火箭入轨精度高。由于需要调整修正的量小,不必规划太多的轨控次数。

 

03 测定轨实时精确。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支撑下,此条件已实现。

 

04 实时轨控规划与计算精准。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提供实时精准测定轨的前提下,要么飞船的船载计算机运算能力足够高,能够自主进行规划和轨控;要么地面注入轨控参数时段宽裕,注入时刻不构成约束。

 

05 轨控精度足够高,不会产生新的偏差项,且偏差足够小,不超过规划的调整能力。因此,快速交会的实现是由空间站(合作目标)、运载火箭、飞船(追踪飞行器)、地面、导航与中继卫星等构成的大系统整体能力提升与协同保障的结果。

 

下期内容,带你了解飞船对接空间站时,如何做到“稳稳停靠”!

 

参考文献

 

[1]王翔.大器厚成: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J].航天器工程,2024,33(S1):15-24.

 

 

 

(蜂耘航空航天网 责任编辑:李莲花)

2025-03-10 10:46

广告

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两个航天器于同一时间、在轨道同一位置、以相同速度和姿态会合并在结构上连为一个整体,被称为交会对接。这是建设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实现“1+1=1”的前提,也是航天器在轨运行中最复杂的技术之一。空间上,交会对接所包含的元素远远超越对接航天器本身;时间上,它是由多个动态步骤依次构建的过程。本文聚焦“交会”阶段,解答你的疑惑!

声明:凡来源标明“蜂耘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蜂耘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蜂耘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1、

2、

3、

4、

5、

6、

7、

8、

专题推荐

人物访谈

  •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权威访谈·谋发展 启新篇)

    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新的一年,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如何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41 2025-01-21
  • 一文了解查理·芒格:为什么他是巴菲特最推崇的人

    来源:
    ①巴菲特写道,“如果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②芒格曾表示,“如果世上未曾有过查理·芒格这个人,巴菲特的业绩依然会像现在这么漂亮 ”
    ③两周前,芒格还公开在节目中维护93岁的老友巴菲特。

    198 2023-11-29
  • 面壁者,拉里·佩奇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这两年,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口无遮拦,这为他的公司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然而,他的好友、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却因为看不到人同样被媒体炮轰多时。他已经在公共视野中消失太久了。

    320 2022-06-15

会议活动

微信公众号

广告

相关新闻